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案解析

时间:2019-03-06 18:15:14责任编辑:liujunxia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9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2.A【解析】略。

3.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5.D【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活动、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就属于群众性活动。

6.C【解析】若要从问卷调查资料中得出研究结论,其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至少应达到60%。

7.B【解析】儿童缺乏维生素B2容易出现口角炎、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眼部炎症等。

8.A【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9.D【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10.A【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11.C【解析】略。

12.B【解析】略。

13.B【解析】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4.C【解析】“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是: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15.A【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题干所述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16.B【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题干所述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螺旋式。

17.C【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课程标准。

18.C【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是对读书指导法的运用。

19.A【解析】延迟评价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题干所述评价属于延迟评价。

20.C【解析】我国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二、简答题

21.(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改变。(2)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3)个人主观因素。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22.(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23.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包括的领域有:(1)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与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24.(1)材料中的班主任顾老师和小明的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互相尊重,只是简单的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归责于对方,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两者终没有就小明的教育问题达成共识。

①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顾老师把家长当作自己的“助手”,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就立刻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②材料中小明的父亲片面的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只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建议也不予理睬,不能很好的与学校配合。

因此,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①要有计划,经常进行。应根据情况,分清缓急。对急待访问的家庭尽先安排。但也有防止平时不登门,一登门就告状,对学生家长施加压力的做法。

②要注意与家长热情、诚恳地合作。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他们的优点与缺点;虚心听取家长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互相尊重,信赖,以协作的态度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问题,落实教育措施。

③要帮助家庭改善学生在家学习与生活的条件。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加强其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改善其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

25.(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

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产生疑惑时,组织同学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疑惑,这就是一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材料中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③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所在。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材料中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并在学生产生疑惑的时候,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疑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产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

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要注意:第一,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无形的教学资源;第二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第三,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第四,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学设计:

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③检查自学情况。

A.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B.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C.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D.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板书: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E.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F.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27.【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第一学段的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④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二学段的要求:①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②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3)导入:

①复习旧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②激趣引入。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

(师板书:空间)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积。

28.【参考答案】

试题更新中……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数鸭子》是一首有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C大调,4/4拍,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诚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歌词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歌曲第一乐句旋律主要在主和弦的三个音上进行,显得明亮而热烈;第二乐句节奏显得密集且旋律向下进行,赋予歌曲以活泼的情绪;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强化了音乐主题;第四、五乐句出现了歌曲的高音;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变化重复且歌词完全重复,突出了歌词内容,曲首的念白和第三乐句中休止符的加入及衬词“嘎嘎”的运用,使歌曲显得生动活泼而有风趣。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感受小鸭子灵巧的步伐,体会幸福快乐的孩童时光,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用敲击、动作、模唱等方式探索、感知节奏的快慢变化。

【知识与技能】体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并能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鸭子》。

(3)教学环节

节奏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来到小村庄里,孩子正赶着一群鸭子到河边游泳呢,大鸭子、小鸭子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它们唱起了歌,出示节奏卡片,并邀请同学跟随节奏,拍一拍,走一走。

X  X  X X  X|X X  X X  X  0|X X  X X  X X  X|X X  X X  X  0||

ga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讲解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叫声读出节奏,发挥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除了小鸭子,平时还喜欢哪种小动物,能不能像小鸭子唱歌那样唱一唱?学生分小组模仿动物唱歌(小猫、小狗、小青蛙)。

4.带领学生看歌词,提问:在村庄里都看到了什么?并带节奏读出来。学生实践朗读歌词。

5.教师将歌谣分为三段,请每组念一句,看哪一组接得好,学生分组做接龙游戏,巩固节奏感觉。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节奏特点,采用了无旋律的节奏叙述了村庄里的场景。学生在听到此歌曲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节奏律动感,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采用跟节拍做动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听到节奏会不由自主的律动身体,但是长时间的教学很容易丧失兴趣,所以在节奏训练后,学生分小组模仿动物(小猫、小狗、小青蛙等)唱歌,巩固知识和兴趣。

30.【参考答案】

1.(1)重点:助跑和起跳的协调配合。

(2)难点:摆动腿过杆内旋下压移髋。

2.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能够说出跨越式跳高过杆的动作要领,多数同学能够正确做出摆腿过杆动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90%的学生学会起跳技术,并用跨越式跳高越过横杆,同时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和跳跃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勇于尝试的精神。

3.教学步骤: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及目标;

(4)教师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5)见习生出列或在旁观摩;

(6)教师强调课堂纪律与安全。

2.热身活动

(1)绕操场慢跑两圈;

(2)专项准备活动:绕膝运动、蹲起运动和脚踝关节运动。

二、基本部分

1.讲授新课――跨越式跳高

(1)教师先做两次完整的动作示范,组织学生认真观看。

(2)出示跨越式跳高的挂图,讲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结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2.组织学生练习

(1)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直腿摆动练习。

(2)组织学生原地起跳练习。

(3)选择适当的高度,组织学生原地过橡皮筋练习。

(4)教学展示,找两名做的非常好的同学进行显示。

3.游戏――抢占岛屿

全班分成四组,教师吹哨子,每组第一名同学开始越过“雷丝”,然后再跨过障碍,后抵达岛屿。抵达岛屿后举手示意,然后第二名可以开始,以此类推,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送小红花一枚。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做放松操。

2.课堂小结,并对个别同学提出表扬。

3.教师组织学生收还器材。

4.下课,师生再见。

【设计理由】(1)本课学习的主体是水平三的学生,这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2)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31.【参考答案】

(1)废物艺术是指利用不同材质的物品,经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细的加工而创作出的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生活空间,它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了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基本形象,能够运用联想的方法完成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了解形象变化的方法,掌握方法创造出新形象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书中作品《美丽大自然》,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可以在里边看出作品是由哪些形象组成的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作品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叶子组成了全新的猫头鹰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作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继续请学生观察作品,并思考问题:这件形象是怎样重新组合成新作品的呢?

学生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运用的方法有联想、变化、添加、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作品,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提高创作欲望。

3.如果让你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你会怎样创作呢?运用废旧物品创作的目的何在?教师分步骤示范讲解:

①剪下物品;②拼贴组合;③巧妙构思;④完成作品,并说明要进行物品二次利用,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步骤,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